2018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我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和农业信息化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依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通过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强化农业园区要素资源集聚,坚持全产业链推进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引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提质升级,实现园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
一、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情况
目前,全市在建县级以上农业园区达18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园区60个(全省464个,占比13%)、市级园区33个、县级园区91个。2018年,185个县级以上园区预计完成投资182.8亿元,实现总产值267.5亿元,总销售收入212.7亿元(含电商销售收入10亿元),入驻企业达1107家(含规模企业56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54家),合作社1011个,家庭农场423个。其中,60个省级农业园区实现总产值209.2亿元,销售收入171.3亿元,电商收入7.4亿元。农业园区内茶叶、干鲜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种植业基地面积达348.9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538个,种植业认证规模达270.5万亩,畜类认证规模107.5万头,禽类认证规模950.4万羽,水产认证规模21.5万尾。农业园区逐步成为我市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成为引领我市农业发展的“火车头”、“推进器”和“发动机”。
一是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截止目前,我市县级以上农业园区主干道长度累计达3645.7千米,机耕道长度累计达3872.5千米,生产便道长度累计达3905.3千米,沟渠(含管网)累计达5852.3千米,仓库(冷库)容量达82.5万立方米,标准圈舍建筑面积达200.2万平方米,温室大棚建筑面积达475.6万平方米。在休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上,已累计修建观光步道(栈道)81.6万米,停车场55.4万平方米,休闲观光亭597个,生态餐厅10.5万平方米,农家乐和茶庄达747个,乡村酒店(旅馆)达768家4万张床位,建休闲观光娱乐项目331个,购物点737个。
二是园区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全年,全市农业园区入驻企业达1107家,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565余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11个,家庭农场423个。在龙头企业培育上,我市先后从省内外引进招商引资企业79家,签约资金192亿元,累计到位资金48亿元,今年预计能落地项目400余个。依托农业园区平台,在各个经营主体的引领下,我市185个农业园区带动农户数40.8万户、吸纳农民就业114.3万人,返乡创业6.1万人。
三是农旅产业融合进一步凸显。在农业园区创建中,我市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发展茶叶、花卉苗木、精品水果等园艺作物为基础,围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民俗风情、度假摄影等需求,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实现农业与旅游业联动。全市先后启动了200个农旅一体化示范点创建,全年预计完成投资79.9亿元,带动农户13.2万户,吸纳农民就业人数19.1万人,返乡创业人员1.1万人。接待游客合计1138万人次,实现总产值90.7亿元(其中,旅游业产值34.8亿元,占比38.3%)。
二、农业信息化工作完成情况
根据省级农业部门及市政府相关工作安排,我委以农业“万企融合”和益农信息进村入户为抓手,利用年初市委市政府与两院院士座谈会的契机,加强和农业信息化专家中国工程院赵春江院士团队的紧密合作,并成功邀其入驻市院士工作中心,合力推进我市智慧农业建设。
一是农业“万企融合”初见成效。2018年我市坚持以农业“万企融合”项目建设为抓手,先后选定了播州区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信息化平台建设1个标杆项目,赤水市金钗石斛产业示范园区农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试点项目、红花岗区金鼎山镇莲池农业物联网应用及苦瓜产业和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集散中心建设项目、务川县黄都镇鑫隆缘合作社农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试点项目等32个示范项目,以及湄潭县茶产业物联网建设工程1个物联网基地,并发展遵义市农业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企业62家。全市33个农业“万企融合”建设项目,累计总投资规模为16.2亿元,2018年预计完成投资2.3亿元。
二是益农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面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年初我市已于年初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直各有关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信息进村入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信息进村入户工作重大事项,协调解决信息进村入户推进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截至目前,我市各地共选取1659个村级服务站作为信息进村入户益农信息社,覆盖全市80%的行政村。全年向上级争取到工程建设资金1493万元,现已由省农委拨付至我市各县(区、市),全部资金用于站点设施配套、信息员培训等工作。
三、“大棚房”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我市“大棚房”清理整治工作自今年9月全面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调度下,市级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大棚房”清理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专项行动的开展。全市先后经过两轮清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专档,逐个研究整改,目前我市“大棚房”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清理排查情况全面展开。截至目前,我市共清理排查了15个县(市、区)20528个农业大棚,面积58466.75亩。全市共清理排查违法违规项目28个,项目占地总面积37328.89亩,占用耕地面积181.87亩(Ⅰ类26个,面积174.84亩;Ⅱ类1个,面积6.75亩;Ⅲ类1个,面积0.28亩),其中,占用基本农田55.11亩。
二是从严启动整治整改工作。从我市成立督导组赴各县实地督导情况看,我市第一次上报的23个违法违规项目的县(区、市)已按照“一案一档”要求建立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第二阶段整改整治已经全面铺开,部分地区已按要求完成整改任务,违法占用土地逐步恢复生产。但由于清查出的问题各具复杂性,各地落实整改进度不一。其中,有11个项目已整改,面积为16.87亩;有17个项目正在整改,面积为71.38亩;已恢复耕种面积为8.76亩。
四、党风廉政及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
牢固树立“解放思想敢担当 真抓实干有作为”意识,将党风廉政及意识形态工作与发展农业园区、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深入清理整治“大棚房”等业务工作并重,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履行“一岗双责”、统筹安排等形式,将党风廉政及意识形态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认真落实委党组对政治理论学习的安排部署,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遵义市党员干部党纪党规教育读本》等篇目纳入日常学习内容,科室集中学习和干部自主学习相结合,严格履行每两周一次的科室集中学习制度,同时要求干部做好自主学习笔记,定期汇报学习情况。全年累计集中学习21次,开展预防提醒谈话6人次。
五、2019年重点工作计划
1、创新工作措施,助力农业园区进一步提质增效。积极探索多业态打造,推进农业园区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督促指导,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主体培育、品牌打造等,提升现有的185个园区建设水平,增强产业集聚和示范带动能力,力争我市在2019年全省农业园区绩效考核中进入引领型园区的数量继续保持第一。
2、强化政策引导,加强农业信息化应用能力。积极推进农业“万企融合”大行动,2019年新建融合标杆项目1个、融合示范项目34个、农业物联网基地6个,进一步细化任务分解,加强指导,保质保量完成省市下达的2019年农业“万企融合”工作指标任务。进一步提升益农信息社站点在我市行政村的覆盖比例,指导各县、有条件的镇乡建设县级、镇级运营中心,同时积极争取益农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投入资金,加大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支持站点建设、信息员选聘,重点投向信息网络平台、农业物联网基地、农村电商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3、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大棚房”清理整治取得实效。对于已经清理出来的违法违规项目,逐个研究制定整治整改方案,科学推进整改整治工作进度,确保按时完成整改工作。同时研究制定耕地保护长效监管机制。此次行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永久性基本农田用途特殊管理措施,加强设施农业精细化管理,对设施大棚、温室等普通建档立卡,加强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利用耕地的规范管理,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强化流转土地用途管制。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和设施农业等用地政策和管理办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