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市农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中药材产业作为我市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五大产业”之一、脱贫攻坚重点扶持产业、大健康产业的要求,坚持推进全市大健康产业、建设新农村、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工作思路,以引导服务协调为措施,以培育中药材龙头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为重点,着力引导中药材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延长产业链,有效推动了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在委领导的正确带领下,认真落实、扎实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1. 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贵州省中药材产业扶贫实施方案》、《遵义市中药材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等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相关文件,贯彻落实农委“解放思想勇担当,真抓实干敢作为”专题教育精神。配合市委、市政府及市直部门,拟好《遵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建设遵义市医疗康养中心三年行动方案》。
2. 加强学习考察调研,了解我市中药材产业现状。实地考察学习成都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做法;调研我市部分(余庆、凤冈、道真、播州、绥阳等)医药企业、专业合作社、粗加工企业(刺梨、天麻等)、种植大户等。调研品种包括钩藤、丹参、党参、太子参、玄参、天麻、刺梨、金钗石斛、山银花、黄精等。认清我市中药材产业形势,正视差距,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助推遵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通过实地调研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为资金严重不足,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乏力。
2.缺乏规划引领,种植技术不规范。刺梨、花椒、黄精等药食两用品种,发展潜力大。省里将刺梨纳入发展规划,并印发《贵州省推进刺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然我市并未重点发展刺梨,导致刺梨产业滞后。种植技术的不规范,出现绥阳县前胡中 “前胡乙素”含量偏低,正安县元胡产量偏低等情况,严重影响药材质量。
3.市场对接不力。我市大面积的杜仲、厚朴等,因销售渠道少,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大型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少,在某些品种上存在垄断现象。如我市仅有一家公司收购刺梨,品种、规格及价格存在限制性,药农种植的积极性低、风险高。
4.产业化水平低,单个品种发展不成规模。 从目前全市中药材现状来看,中药材种植品种虽然多,规模也不小,大多是农户分散种植,还没有形成基地化、产业化发展格局。
5.精加工企业少,地方品种不突出。 我市目前精加工企业5家,更谈不上品牌效应,导致了本地优质中药材不能发挥其品牌效应,大大降低了本地中药材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余庆吴茱萸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但因种种原因,未形成市场效应。
三、工作亮点和重要成绩
1.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示范带动明显。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2018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83.5万亩、产量41.7万吨、产值66.6亿元。目前已建成10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主要品种有金钗石斛、金银花、天麻、杜仲、厚朴、太子参、玄参、党参、何首乌、白及。全市有中药材加工企业35家,其中初级加工(烘干)企业25家,制药企业10家;全市300亩以上基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专业公司54户。
2.资深专家“精准把脉、对症下药”。10月2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周杰,国家药用植物研究所魏建和副所长和两位博士,以及国内知名药企,参加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座谈会,对产业现状进行剖析,提出可行性建议,并表示后期会加强协作,指导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3.加大项目申报,争取资金投入。指导我市部分医药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申报《省级中药材种植示范性基地(园区)》;2018上海外协办项目;绿色产业基金项目、农业部门、科技部门和发改委项目等申报工作。推进中药材订单种植,助推我市中药材产品畅销全国。盛实百草先后在汇川天麻、余庆太子参、凤冈黄精种植基地挂牌并签订合作协议。
四、当前开展的重点工作
1.做好中药材产业规划。按照《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贵州省中药材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等规划为引领。对接国家药用植物研究所,做出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内容包括:制定重点发展品种,如何规范化、规模化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等培训工作等。
2.大力发展药食同源产品,做好全产业链规划。如天麻、刺梨、黄精等抗风险能力较强,管理相对粗放。产品多元化,销售情况乐观。可纳入“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建设遵义市医疗康养中心”规划。
3.加快推进“定制药园”建设,加大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公司+大户”等订单种植模式,实行合同收购。大力引进企业对我市刺梨、天麻、参类、金钗石斛、金银花等品种进行基地建设和品牌加工,加大品牌宣传,推动“黔药出山”。
4.建立道地中药材资源圃。收集遵义市中药材资源,开展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建设遵义市中药材品种活体标本馆和可视化学习平台,为遵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出和技术储备。
5.鼓励当地龙头企业和引进大型企业投资,带动中药材基地发展,提升品牌竞争力。支持播州刺梨、杜仲,汇川天麻,赤水金钗石斛,正安白及,绥阳县金银花,道真玄参、洛党参,余庆太子参、丹参等中药材基地建设和品牌加工,加大品牌宣传,推动“黔药出山”。
五、2019年工作计划
1.2019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90万亩,总产量50万吨,实现总产值70亿元。
2.培育4个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的种植大县。(绥阳、习水、播州、赤水、正安、道真等)
3.打造 10 个以上具有特色的黔药优势品种。(天麻、党参、丹参、太子参、玄参、花椒、刺梨、金(山)银花、金钗石斛、黄精等)
4.建成基地季节性简易交易市场3个。产地粗加工基地6个。
5.开展各镇乡开展中药材种植、病虫害等技术培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