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遵义市委、九三学社遵义市委:
贵委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遵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们对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您们提出的有关问题、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遵义市中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
1.关于“尽管处于全省第一的地位,但是放眼全国水平,遵义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问题。据资料,2015年底,全省中药材总面积(含种植及保护抚育面积)达到546.8万亩,总产量达到181.0万吨,总产值达到127.2亿元;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为145.0万亩,总产量达到35.6万吨,总产值达到56.0亿元。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分别占全省的26.5%、19.7%、44.0%。总体看,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均占全省第一。截止目前(2017年7月),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84.5万亩,比2015年增加26.5万亩;总产量41.7万吨,比2015年增加6.1万吨。总产值66.6亿元,较2015年增加9.7亿元。
贵州素有“生物王国”、“百草之乡”、“天然药物宝库”之称,药用植物资源有4419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0%,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363个重点药材中,贵州省就有328种,占90.3%。全市药用植物类资源有2122个,占全省中草药品种的48.0%。从品种资源看,贵州占全国绝大多数,遵义占全省比例较大。说明全省、全市中药材品种资源丰富。从目前全市种植的中药材品种看,木本中药材主要品种有杜仲、(油)厚朴、黄柏、野木瓜、刺梨、花椒、香榧、构树等8个。草本中药材主要品种有天麻、金银花、金钗石斛、洛党参、玄参、太子参、丹参、草石蚕、白芨、菊花(杭白菊、万寿菊)、玫瑰花、洛神花、菊芋(洋姜)、(油)牡丹、红稗、茯苓(菌类)等16个。单一品种种植面积较大的有杜仲、厚朴、金银花、花椒、石斛、万寿菊,其余品种(玄参、洛党参、白芨等)面积较小,且较分散。总体上,木本中药材品种种植相对集中,面积较大,草本中药材品种种植较分散,面积较小,且管理粗放,单产较低,规模较小,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2.关于“基础薄弱,技术人才短缺”问题。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确实存在基础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匮乏,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团队,导致全市中药材种植从品种、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良种繁育等生产种植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粗放,致使中药材尤其草本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程度低,管理差,单产低,质量和效益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基础,引进和培养中药材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中药材种植和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单产,增加效益,这是我市发展中药材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
3.关于“地域限制、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劳动力缺失”的问题。由于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多,中药材种植基地大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基地山地多,平地少,大多无机耕道,受地域、地形、地貌和交通条件等限制,确实难以实现机械化、规模化、轻型化、节约化生产。加之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进城务工,在家务农的劳动力缺失。受种植、采收时节、市场效益及基础设施条件等影响,由于中药材种植尤其草本中药材是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靠在家务农的农村劳动力投入,势必增加劳动成本,很大程度影响了中药材的种植效益。
4.关于“无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的问题。据调查,目前全市中药材加工企业主要是将原材料简单粗加工:即将采收的中药材鲜产品经过烘干、包装、或简单加工,靠卖原料药材获得收益,产品附加值低。如石斛、金银花、花椒等。我市木本中药材中杜仲、黄柏、厚朴由于受市场价格影响,没有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影响了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总体上,全市中药材产业无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链条短,产品产值低。
5.关于“跟风严重,小农经济难以应对生产风险”的问题。我市中药材种植确实存在跟风严重、种植风险高等问题,这主要受单一品种市场价格影响所致。据调查,太子参市场价格好时可买到每斤200元,市场价格不好时则每斤2元。价格好时药农大种,价格不好时药农小种。加之部分中药材投入成本高,如:白芨亩投入5万元,其中种子3万元,3年(3年后才能采收)人工除草、施肥等管理费2万元。大多药农由于信息不通,跟风严重,应对风险能力较弱。目前全市尚未建立中药材市场供求信息平台,中药材种植经营主体少,规模种植基地面积小而散,加工企业与药农大多未订单种植,致使药农的种植、销售等存在很大盲目性和风险性。
6.关于“缺乏导向,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一个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项目带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近7年来,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主要依靠产业扶贫政策扶持,在扶贫资金上支持。据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市通过扶贫、林业(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科技研发等项目,投入中药材发展资金17371.5万元,其中林业项目投入资金3800.5万元,扶贫项目投入资金10136.0万元,科技项目资金投入3435万元。按全市平均每年160万亩中药材计算,平均每年每亩中药材投入仅15.5元。总体上,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投入资金少,市、县没有专项财政资金预算,用于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目前,我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省级扶贫、林业等项目资金支持。
二、关于“加快推进遵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关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的建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五张名片”之一着力培育,
作为大健康产业的“第一车间”及基础性产业来着力打造,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划。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将其列入重点推进的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建基地、创品牌、带农户、创增收、促健康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遵义市“十三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贵州省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工作方案(2017—2020年)》、贵州省脱贫攻坚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19年)(征求意见稿)等规划和方案均明确提出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作为发展中药材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将中药材产业发展列入重点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年度实施计划,督促落实人员和经费,组织实施和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二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中药材生产,制定出台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三是要建立由农业、扶贫、林业、发改、工能委、财政、科技、食药监等部门参加的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进产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四是要建立健全中药材产业发展指标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工作考核体系。事实上,从近年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看,各级党委、政府思想认识还不到位,组织领导还不强,还没有真正把中药材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此,需要继续强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2.关于“完善规划布局,强化政策支持”建议。《遵义市“十三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遵义市十三五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规划布局、组织保障措施。一是提出了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全市中药材总面积发展到200万亩,新增40万亩,实现产值100亿元;建设1万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1个,5000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5个;重点发展中药材品种11个,培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道地、大宗、常用、特色中药材品种4个,把赤水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金钗石斛种植基地。建设特色优势中药材品种种源基地7个,2000亩以上道地药材种子苗木繁育基地3个。建立大型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1个,区域性产地交易市场4个,基地季节性简易交易市场50个。二是提出了规划布局。根据我市的地形地貌、生态条件、资源特点,将全市划分为四大适宜中药材生产区域(西部石斛厚朴天麻种植区、北部党参玄参白芨种植区,东部太子参吴茱萸天麻种植区,中部金银花黄柏杜仲种植区)。三是提出了保障措施。即: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强化科技支撑能力。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遵义市“十三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贵州省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工作方案(2017—2020年)》等规划和方案,立足资源禀赋,稳步推进实施,最终使我市道地药材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占用一席之地。
3.关于“多管齐下,建立长效投入机制”的建议。在发展中药材产业资金支持方面,贵代表提出的“一是建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投入机制。将中药产业扶持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逐年增长。大力支持中药农业基础科技研发,支持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加大公共利益投入。二是建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经费制度,每年规划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各地奖励重点项目和优秀企业、培训中药材技术人才和产品研发。三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在扶贫、农业开发项目、科技项目等方面都需要积极争取省级和国家的扶持资金。通过定项目、建基地、上规模,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补助,为加快我市中药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等3点建议非常好。
近些年,全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正如贵代表所说,我们主要靠争取省、部扶贫、农业开发项目、科技项目等方面都需要积极争取省级和国家的扶持资金。“建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投入机制。将中药产业扶持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经费制度,每年规划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各地奖励重点项目和优秀企业、培训中药材技术人才和产品研发。”等其余2点建议我们也在争取,但是,鉴于各级领导认识、财政收入等多方面的原因,一直未落实。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争取领导,争取财政投入,争取将中药材产业发展资金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建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经费制度,保障全市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
4.关于“加强合作,夯实基础”的建议。我市中药材基地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差,道地特色品种繁育等基础技术研究落后,在“(生)产、(教)学、(科)研”,“生产-技术-需求”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下一步,我们也希望各级政府多引导,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药业公司、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为载体,依托科研、院校,加大引导,加大结合,协同发展,争取打造我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技术平台和工程中心。
5.关于“注重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建议。围绕“大健康”产业和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我市由市大健康办牵头,已与贵州大学、贵州中医学院、遵义医学院、贵州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就中药材种植技术、人才培养等进行交流,同时我们还深入中药材种植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与种植和加工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科示范户,就中药材品种、生产种植技术、品牌建设、市场销售、信息平台建设进行交流探讨。 下一步结合贵州省脱贫攻坚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19年),就我市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药农经纪人、药农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新兴经营主体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转变,进一步总结完善“公司+合作社+科研单位”、“中药企业+种植大户+农户”、“中药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培养打造中药材产业一线技术人员,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我市中药材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关于“培育龙头企业,发挥起带动作用”的建议。目前,从中药材种植情况看,我市中药材连片种植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除凤冈的万寿菊、绥阳的金银花、赤水的石斛、道真的百草谷等有上千亩的连片种植基地外,其余多以农户分散小片种植为主,缺乏龙头企业上规模的连片种植示范基地带动。从加工情况看,全市仅有的中药材加工企业主要是将原材料简单粗加工:即将采收的中药材鲜产品经过烘干、包装、或简单加工,靠卖原料药材获得收益,产品附加值低。如石斛、金银花、花椒等。我市木本中药材中杜仲、黄柏、厚朴由于受市场价格影响,没有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影响了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为此,在下步工作中,要培育龙头企业,强化龙头带动,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加强与大型中药材加工企业的合作,着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培养人才,开发产品品牌,强化宣传。强化基地建设和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等产、加、销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引领带动,推动中药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7.关于“发展特色品种,突出重点”的建议。据资料,全市共有植物类中药材品种2122个,其中植物药材品种2048个。有木本和草(藤)本植物两大类。从目前全市种植的中药材品种看,木本中药材主要品种有杜仲、(油)厚朴、黄柏、野木瓜、刺梨、花椒、香榧、构树等8个。草本中药材主要品种有天麻、金银花、金钗石斛、洛党参、玄参、太子参、丹参、草石蚕、白芨、菊花(杭白菊、万寿菊)、玫瑰花、洛神花、菊芋(洋姜)、(油)牡丹、红稗、茯苓(菌类)等16个。单一品种种植面积较大的有杜仲、厚朴、金银花、花椒、石斛、万寿菊,其余品种(玄参、洛党参、白芨等)面积较小,且较分散。总体上,木本中药材品种种植相对集中,面积较大,草本中药材品种种植较分散,面积较小,且管理粗放,单产较低,规模较小,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为此,下步工作中,我们要着力打造7个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即以赤水为中心的石斛生产基地(8万亩),以习水为中心的厚朴生产基地(20万亩),以凤冈为中心的万寿菊生产基地(5.5万亩),以绥阳为中心的金银花生产基地(6万亩),以播州中心的杜仲、天麻、刺梨生产基地(30万亩),以道真和播州为中心的花椒生产基地(19.6万亩),以道真和正安为中心的党参、玄参、白芨生产基地(5万亩)。
8.关于“将中药材产业和康养、文化等产业相结合,打造我市知名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的建议。目前,全市有3个中药材产业园区,也是药旅融合园区(赤水金叉石斛产业园区、绥阳金银花产业园区、道真特色中药材产业园区)。其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集药、旅观光、休闲、健身功能于一身,园区中药材生产种植规模、规范化程度较好,产品加工、品牌建设、市场销售态势较好,全产业链格局基本形成。但其余中药材种植基地,因规模小,规范化种植和管理水平不高,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滞后。为此,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结合农业园区建设,加大中药材生产种植、产品精深加工在园区的建设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中药材种植基地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将中药材产业和康养、文化等产业相结合,打造我市知名道地药材全产业链。
贵委委员对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全面、透切,对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意见。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以建议意见为抓手,以药农增产增效为目的,深入推进我市中药材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再次感谢贵委委员对我市中药材产业建设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欢迎今后继续对我市中药材产业建设发展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