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要闻 > 通知公告
遵市农提复字〔2016〕14号(第45046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字号:

  

 

                                                                  遵市农提复字〔2016〕14号           签发人:何 

 

  遵义市农业委员会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 

  45046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遵义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畜牧养殖环节安全生产》的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畜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我委对贵委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贵委的提案非常好。提案中通过大量事实和数据,实事求是地提出了畜牧养殖环节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根源和危害。同时,对如何做好养殖环节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建议,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畜牧养殖环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很有启发和帮助,也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市的努力方向和着力重点。 

  一、关于“树立规模化理念,促进畜牧业集约发展”的建议 

  推进养殖方式转变,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由传统的家庭分散饲养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发展,是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以来,我市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稳定发展生猪,突出发展牛羊,积极发展家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这一发展战略。以现代化规模养殖企业和园区示范为重点,大力发展以规模化养殖企业(场)、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规模化养殖。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兴办规模养殖场,企业与农民联建生产基地,工商企业投资兴办养殖场,民间资本建设养殖园区等,加快推进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出栏比例大幅提升。2015年,全市建成省级畜牧园区5个。全市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户)5312户,出栏生猪98.29万头,占全市出栏生猪总量的20%;年出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户)998户,出栏肉牛3.01万头,占全市肉牛出栏总量的15.22%;年出栏30只以上肉羊养殖场(户)4838户,出栏肉羊28.86万只,占全市肉羊出栏总量的33.44%;年出栏肉鸡2000只以上肉鸡养殖场(户)190户,出栏肉鸡149.7万羽,占全市肉鸡出栏总量的41.19%;年存栏蛋鸡2000只以上蛋鸡养殖场(户)675户,年产蛋量2.93万吨,占全市年产蛋量的70%。各类规模养殖的发展比2010年增长了一倍。 

  二、关于“树立产业化经营理念,促进畜牧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促进畜牧业转型发展,实现了畜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畜牧业。鼓励企业开发多元化的畜禽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创造条件,扶持和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维护其合法权益;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管理及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农牧民利益。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努力扩大畜产品出口,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畜产品生产加工管理模式。目前全市通过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建有284个畜牧业各类合作社,成员人数达1.2万人,其中农民社员为1.12万人,股本金总额达2.09亿元,年实现销售产值14亿元以上。有定点屠宰加工场98个,其中生猪定点屠宰场89个(包含2个猪牛联合屠宰场,1个猪羊联合屠宰场,1个猪牛羊联合屠宰场),5个肉牛屠宰场,2个肉羊屠宰场,2个家禽定点屠宰场;有各种畜禽交易市场155个,日均交易量生猪3112头,牛2701头,羊254只,禽21976羽。其中凤冈县黔东北大牲畜交易市场是目前我市最大的牛交易市场,年交易肉牛达80000头以上,全年交易额在5亿元以上,是全省三大肉牛交易市场之一,充分彰显了畜牧产业的产业化经营,对促进畜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性。 

  三、关于“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动物疫病防治体系”的建议 

  发展畜牧业,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长效靠监管。要加强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履行职责。近年来,我市各级畜牧部门严格按照“关口前移、强化监管”的要求,在抓好畜牧养殖环节安全生产、保障主要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全面强化养殖环节生产监管,在监管体系构建、标准化生产、检验监测等方面全面发力,不断夯实养殖环安全基础,使我市畜产品安全总体形势达到平稳可控。 

  (一)严格监管,促进畜品生产安全。健全畜产品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对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实施全程监控。一是严格按照遵义市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双查双打”行动方案,深入到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和养殖场开展重点检查,强化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监管。二是根据遵义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规范兽药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再行动的通知和遵义市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认真开展兽药产品标签和说明书检查和兽用抗菌药物专项行动,大力整治兽药市场标签和说明书乱象,规范抗菌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三是按照遵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集中整治工作方案,严查兽药市场,严打兽药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兽药市场秩序。四是加强生鲜乳收购、运输、贮藏的监管工作,严格核发《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和《生鲜乳准运证明》,提高“两证一单”的抽查频率。五是加强养殖环节“瘦肉精”的监测。根据省农委《关于开展2015年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工作的通知》(黔农办发〔2015〕100号)文件要求,遵义市农业委员会周密安排,及早部署,突出重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在全市扎实开展了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工作。据统计2015年,全市出动宣传车375次,出动人员1717人次,完成生鲜乳样品抽送检任务11批,共计270个样,完成省下达任务6批的183.33%。完成合格11批,合格率为100%;完成养殖环节“瘦肉精”抽检79场,共抽取尿样819批次,(其中:猪尿样513批、牛尿样126批、羊尿样180批),利用胶体金检测卡进行了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三种“瘦肉精”物质进行现场快速筛查,其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合格率为100%; 检查兽药饲料经营企业1316个,检查畜禽养殖场953个,检查养殖大户670个;查获无证经营兽药企业137个,无证经营兽药品种416余种;无证经营兽药数量约3099.59kg,假劣及过期兽药数量499.75kg;共取缔无证经营兽药企业87个,下达整改通知书313份,已立案99件,严查严打了兽药违法违规行为,规范生产、经营和使用兽药,努力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二)加强建立标准化的疫病防治体系。一是加强防疫体系建设。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执法监督、兽药监察和残留监控以及动物防疫技术支撑体系。目前,全市建有标准化兽医实验室13家(市级1个)。通过国家、省、市累计投资达1335万元和2429.5万元,用于县级动物防疫机构进行改扩建和20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进行了改扩建;全市已基本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系统。二是强化防疫,着力化解疫情风险。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控、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组织开展了春防、秋防等四大集中行动,狠抓强制免疫工作,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专业人员进场入户指导、多部门联合督查等措施促进综合防控的全面落实。2015年,共免疫猪口蹄疫529.36万头、免疫牛口蹄疫120.54万头、免疫羊口蹄疫183.92万头、免疫高致性猪蓝耳病407.62万头、免疫猪瘟534.71万头、免疫鸡高致病性禽流感1910.36万羽、免疫鸭高致病性禽流感157.44万羽、免疫鹅高致病性禽流感97.83万羽、免疫鹌鹑(鸽子)等高致病性禽流感164.97万羽、免疫鸡新城疫1918.41万羽、免疫羊小反刍兽疫疫苗51.73万头份,免疫率均达到了应免数的100%。其他因病设防免疫了狂犬病疫苗22.50万只份、II号炭疽芽孢苗6.79万头份、山羊痘活疫苗79.46万只份、羊三联四防11.18万只份、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苗7.03万只份,并对免疫动物佩戴免疫耳标,建立了免疫档案确,保我市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三是强化疫病检测,提高疫病预警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控网络,及时掌握疫情的的流行动态,正确分析和评价重大疫病疫苗的免疫效果,科学指导全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全市采取日常监测和集中监测相结合,切实加强免疫效果评估等预警预报工作,全年共日常监测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新城疫等各类监测检测血清样本共42400份。四是完善机制,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近年来,全面推行“三品一标“建设,2015年,全市认证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187个、地理标志产品3个,通过认证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升,也是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同时,对规模化养殖场制订生产和管理标准,把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重点要求建立养殖场的生产操作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和卫生管理制度,加大规模养殖场养殖环节投入品的监管,强化养殖环节安全生产的监管,重点是强化兽药残留和违禁药物滥用等问题。五是逐步健全溯源机制。建立动物标识和畜禽信息档案制度,依法规范畜禽养殖档案、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购销台账、生鲜乳交接单等文字记录和凭证,落实奶牛、生猪耳标的佩戴工作,逐步推行畜禽免疫记录、检疫证明、运输证明、消毒证明电子化,不断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实现从畜养到餐桌全过程安全保障。同时,督促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按照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兽药GMP)、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生产、经营农药。督促饲料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原料进厂把关、产品出厂检验、问题产品召回及报告等制度,严禁使用“三个目录”(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饲料药物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物质生产饲料。督促畜禽收购贩运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健全证明材料查验制度和收购贩运牲畜交易记录制度。督促屠宰企业落实畜禽入场检查登记、肉品质量检验、“瘦肉精”自检等制度。 

  四、关于“树立绿色产业理念,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挥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互补优势,依托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通过秸秆青贮、氨化以及发展全混合日粮,促进农作物秸秆的合理利用,增加养殖效益,为种养有机结合创造条件,实现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加大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变害为利,变废为宝,扶持畜产品优势产区大中型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户进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着力实施秸秆养畜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综合示范工程,建立环境友好型农牧业生产模式。 

  (一)制定畜牧业绿色发展规划。根据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将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积极推进优势畜产品区域化布局,坚持“稳定发展生猪,、突出发展牛羊,积极发展家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的方针,重点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扩大肉牛、肉羊等优势产品的规模,同时,兼顾发展其他畜禽养殖。以适度规模养殖成为畜牧业生产主体为目标,加快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持续提升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化水平。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科技化引领、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生态化发展作为发展思路,统筹考虑畜牧业发展和环境承载能力双重因素,科学编制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发展规划。 

  (二)建立畜牧业绿色发展机制。建立畜牧兽医、农业、环保、发改、财政、国土、保险等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积极推进以及时处理、清洁环保、合理利用为目标,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财政补贴、保险联动”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积极推广堆肥法、沼气池法、深度处理、集中发酵、综合利用、基地对接、种养一体化、工业化处理等模式,完善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牧结合自行循环、养殖废弃物处理互利运行等机制,实现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养治分离处理模式,建立专业化生产、公司化运营的养殖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机制。 

  (三)落实畜牧业绿色发展责任。认真落实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要求,畜牧兽医、环保等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切实履行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等职责。畜牧兽医部门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督促畜禽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及时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为畜牧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环保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监测,依法查处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行为。各县(市、区)政府组织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 

  五、关于“树立知识型产业理念,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的建议 

  近几年,遵义市农业委员会立足于畜牧业生产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在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采取了多种形式,坚持走靠科技挖潜增效之路,加大畜牧兽医技率术推广工作力度,全面提升新技术推广应用和新成果转化水平,使科技在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逐步加大,全市畜牧科技贡献达40%,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比重提高,由农牧企三分天下有其一,向“半壁江山跨越”其中重要因素是科学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呈现出极大推动作用。一是建立现代化的品种繁育及推广体系,提升良种生产效能。种畜禽品种是畜牧业生产提质增效的关键,要根据不同时期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畜禽良种,在充分利用现有种畜禽场的基础,坚持“引、繁、育、推”结合的方式,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加快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畜禽单产和增加养殖效益。同时,要完善配种改良网络,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推进改良站点标准化建设,提高改良效果。一是采取企业主体、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全市建有种猪场19个(其中原种猪场1个)、片区供精站4个、猪改点1732个,结合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全面提升种公猪的利用率和良种覆盖率,2015年全市推广杂交猪达475.67万头。二是推行牛改工作社会化运行试点,输精点单罐输配量、冻精利用率、受胎率及辐射面均得到大幅提升,2015年输配母牛头15.76万头、平均受胎率达74.53%,改良母羊17.6万只、平均产羔率135.07%。三是开展黔北黑猪、黔北麻羊、赤水乌骨鸡等地方特色资源培育和开发,建立保种场6个,为遵义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全市畜禽良种覆盖率得到大幅提升,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5.53%、牛52.4%、羊75.91%、蛋鸡100%,为加快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高新技术成果的强劲源头,学科门类多,专业多,仪器和实验设备齐全,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学科点、博士后流动站等研究开发基地,具有多种技术测试和开发平台,是强劲的高新技术成果产出的源头。搞好科技合作,就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近几年我市依托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整合科研、教学、推广、应用等单位的技术力量,开展良种培育、畜禽饲养、疫病防治、信息装备和环境净化等科研攻关。围绕畜牧重点产业和领域,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设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及时引进畜牧业科研的新成果、新技术并加快技术推广,发展畜牧业高新科技企业,使畜牧业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生产成本有效降低,畜产品的品质和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六、关于“树立综合服务理念,加强对广大农户的引导”的建议 

  (一)积极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注重发挥畜牧专业合组织“为农服务、教农学技、带农入市、助农增收”的作用和组织、桥梁、纽带功能,把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农民合作组织向法人社方向发展,推动农户由自然人向法人社成员转变,构建农户分户养殖为基础,专业合作社统一畜禽品种、统一饲料兽药、统一生产防疫技术标准、统一市场营销的双层经营机制,将分散的养殖农户组织进入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实现了“协会+基地+农户”的格局,收到了降低成本,减少疾病、抵御风险、增加效益的多赢效果。目前全市共有284个畜牧业类合作社,成员人数达1.2万人,其中农民社员为1.12万人,股本金总额达2.09亿元,年实现销售产值14亿元以上。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优先安排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国家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畜牧业扶贫开发、农民技术培训等项目,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规范发展,做到凡具有一定规模的主导产业,都要有实力较强的专业合作组织带动。 

  (二)强化技能培训,破解农户饲养技术跟不上的难题。科技人员、养殖户、加工企业的思想观念、服务意识、科技应用水平及经营理念是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和安全畜产品生产的基础,提高科技人员、养殖户综合素质已成为现阶段抓好畜牧生产的重中之重,是畜牧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是加强“四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提高综合效益。探索形式多样的养殖模式,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使全市畜牧业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发展之路,是努力提高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整体产业荣誉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有计划因地制宜地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为我市的畜牧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同时,还结合“科技下乡、“帮扶结对”等活动,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场户,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工作,不仅实现在养殖数量上进一步的提高,而且还实现行业产值的大幅提升。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整体业务水平。随着畜牧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养殖户对新技术、新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大,然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关系到重大动物疫病的综合控制和公共卫生安全。为此,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从业者的科学管理水平 将基层站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纳入年度培训管理计划,培训采取分层次、分批次、全方位的方式开展。根据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及参加工作时间不同,将人员分为高级班、中级班、初级班,分别组织培训。着力解决基层站技术人员断层和知识更新慢的问题;提升养殖场户新技术应用水平,根据实际需求,主要推广畜禽品种改良、青贮、种草养畜和标准化饲养场建设等技术。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外出参观、赶科技街、发放明白纸等方式,不断提高先进实用技术应用,扩大推广应用面。三是逐步建立养殖户培训机制,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是提高我市畜牧业专业化程度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针对养殖群众观念落后、素质不高的实际,充分利用农民干部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采用远程教育、举办培训班、实际演练、现场观摩、外出参观、科技赶场等培训手段,有计划、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分期、分批对养殖户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学科学、用科学的水平,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营销的新型养殖户,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安全畜产品生产,为畜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2期,组织现场观摩20次,科技赶场16次,累计培训从业人员20000人次以上。 

  (三)强化市场体系建设,破解农户信息闭塞、敏感度不高的难题。一是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搞活流通促发展。市场是链接生产和消费的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畜禽产品商品化的平台,开拓市场,搞好市场体系建设是实现和促进畜牧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二是建立市场体系网络机制。针对广大养殖农户信息敏感度不高的问题,积极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市场引导。充分发挥养殖专业合作社作用,使其更好地对项目农户进行引导、服务、协调,增强行业竞争力;积极引进加工企业,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解决项目农户畜禽销售难和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加强牲畜交易市场建设,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对畜禽特别是“地方优良”品种和生产方式的宣传力度,使产品尽快以绿色食品的高起点进入市场,实现产、供、销良性互动。 

  欢迎您们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十分感谢您们对畜牧业发展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2016年8月9日 

    

  (公开发布) 

  (联系人:徐建忠;联系电话:2313969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