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市农提复字〔2016〕6号 签发人:娄方德
遵义市农业委员会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
第45100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民盟遵义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发展现代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的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 农业节水灌溉实施情况
1.节水灌溉实验研究及示范推广情况。在节水灌溉方面,我市农业部门作了大量试验研究及示范推广工作,绥阳县、正安县、汇川区等县区实施了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项目,播州区、绥阳县实施了农业部水稻节水灌溉试验示范项目。播州区(原遵义县)2013-2014年实施了水稻地膜覆盖试验示范项目,原遵义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2013-2014年每年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水稻地膜覆盖试验示范项目开展,每年推广水稻地膜覆盖面积近1万亩。通过项目实施,水稻、玉米等作物平均亩增8.2%,土壤水分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6.7%、4.3%,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同时地膜覆盖能有效减少杂草丛生、病虫危害。在水肥一体化方面,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能够提高水资源、肥料的利用率、节约水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缓解我国肥料短缺和大量施肥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我市绥阳县在辣椒方面开展了试验示范工作,目前项目区200亩辣椒滴灌管网、水池等设施安装完毕,即将调试使用。
2.“贵州山区现代水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以我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以高效节水技术和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建设水利工程“建、管、养、用”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山区现代水利,我市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扎实开展贵州山区现代水利试点区建设工作。一是播州区枫香试点。该项目规划区位于枫香镇花茂村及土坝村,项目建设安装DN250球墨铸铁管2840m、PE管总长16260m、滴灌带管材84000m、新增排洪沟1.96km(共295.25万元)、“水肥一体”自动化灌溉设施1套,新增信息化管理房72m2,项目建成每年向规划区(设计规划面积:1000亩,其中:作物种植面积为925亩,核心区为300亩)供水量为72.47万m3/年,解决925亩作物种植灌溉。二是仁怀市苍龙试点。项目新建提水泵站1座、配套电机3台、上水管道532.0m、泵房39.56m²、取水前池70m³、输水管道总干管274m、管理房(多功能展示厅)80m²,配套智能化管理,安装滴灌管11km,采用自动灌溉,打造精品区100亩。三是湄潭县水湄花谷试点。项目新建拦河堰1座、泵房吸水池1座10m3、提水泵站1座(装机37kw)、安装提水管道696m、高位水池1口300m3;安装输水管道8.06km;安装水利自动化与信息化灌溉设施1套,控制面积3500亩。
(二) 节水型高效农业发展情况
1.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近年,全市坚持以节水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借助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机遇,以规模土地流转为突破口,结合地方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产业,引导群众大力压缩水稻、玉米等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茶叶、中药材、干鲜果、竹等高效节水作物,助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目前,全市新增鲜果面积5万亩,鲜果总面积达62万亩;新增中药材5.3万亩,全市大健康中药食材种植面积达176.3万亩;茶园面积已突破200万亩达到207.99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40.55万亩,比去年增加20.4万亩。
2.推广普及高效节水技术。坚持生物、工程、农艺、管理等多种节水措施并举,引导群众根据不同作物、不同栽培方式、不同季节和需水规律进行科学灌溉,大力推广以广以膜下滴灌、小畦灌溉、垄作沟灌、地膜再利用免耕等四项农田节水和以设施农业节水为主农业综合节水技术。
3.发展设施农业。2012年底,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全面发展设施农业,2013年,围绕产业规模化发展出台土地规模流转扶持政策,助推示范园区建设。截止当前,全市在建县级以上园区达116个,其中省级园区52个、市级园区18个、县级园区46个,116个县级以上农业园区主干道长度累计达1949千米,机耕道长度累计达2766千米,生产便道长度累计达2291千米,沟渠(含管网)累计达6033千米,仓库(冷库)容量达92.6万立方米,标准圈舍建筑面积达113.4万平方米,温室大棚建筑面积达221.3万平方米。依托农业园区的带动,累计形成了226万亩较高标准的种植业基地;畜牧水产养殖业在进一步提高规模化水平的基础上,正往生态化、标准化、循环化、立体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据统计,2014年末全市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40.57万亩,实际耕地灌溉面积为232.6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3.47万亩(2015统计数据尚未公布)。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我市灌溉沟渠、山塘水库、积肥(水)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弱,导致“丰水时节留不住水,枯水时节没水用”,有限的水资源浪费很大,利用效率较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二是受条件所限,当前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仅以开展试点工作为主,尚未全面实施。三是受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影响,农业节水技术普及推广相对较慢,
三、今后努力发展方向
(一)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合理分配有限水资源。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结合各县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为基础,统筹协调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发展灌溉用水需求,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和重点县(项目县)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推行先进的高效节水技术和智能化、信息化的农业灌溉技术和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管理设施,实施部分稳定水源保障农业管灌、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的灌溉用水需求,完善大、中型灌区灌溉用水计量设施,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提高水资源综合调配能力,建设一批“建、管、养、用”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具有贵州特色的山区现代水利试点项目,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到2020年,力争列入规划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开工建设;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县)建设和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开展山塘扩容增效工程建设等。“十三五”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以上,节水灌溉面积120万亩;全市农田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48以上。
(二)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一是从产业布局上,结合乌江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全面实施,依据灌区不同的地利位置,光、热、水资源条件,以水布局种植结构,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与节水增收目标相配套的种植业结构,引导群众压缩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积极中药材、干鲜果、茶、高粱等高效节水作物,与此同时,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主导产业”主体生产模式,大力推行“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的营销模式,不断完善“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农村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发展的比较优势,促进高效节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二是从节水种植上,在加快节水高效技术体系研发和建设的同时,扎实推进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全覆盖,依托旱作农业、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项目,全面推行区域化种植,大力推广以垄膜沟灌、垄作沟灌、滴灌等为主的高效节水结束,强化科技支撑,集成配套优良品种、机械化作业、测土配方等节本增效关键技术,注重示范引领,整村推进,建立节水技术核心示范点片,辐射带动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整区域推进。
(三)依托农业园区建设,全面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我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一是按照省、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发展要求,全面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尤其是沟渠(含管网)、标准圈舍、温室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农业园区的带动,形成一批较高标准农田及种植业基地。 二是着眼于反季节瓜菜和内类生产供应基地为目标,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原则,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建设为主的设施农业,形成以城郊保供基地为主的果蔬保供基地带,逐步形成的产业格局。
(四)加强水资源管理,探索建立管理体系。一是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与节水增收目标相配套的种植业结构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支撑体系和资源管理体系,通过政府主导、建立监督考核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合理使用水资源。二是探索建立完善“明晰水权、定额管理、节约有奖”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实行水资源预算执行审计与监督,参照财政预算管理的模式,在审计部门专门设立水资源审计机构,对各地水资源进行预算审计管理,实现水资源年初预算、年内审计、年终决算的管理新模式。三是力争制定水资源保护或监督办法,明确规定了水资源审计的程序、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以及审计结果的运用。四是加快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建设进程,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力争实现水权落实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对农业灌溉用水进行过程性控制。五是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监督保障机制。一方面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特别是最低工资标准的宣传,提高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加大对用人单位的检查力度,重点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参加社会保险等情况进行检查;同时结合目前最低工作标准,畅通举报投诉渠道。
2016年8月9日
(公开发布)
(联系人:李泽贤;联系电话:2313967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