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要闻 > 通知公告
遵市农提复字〔2016〕2号(第45057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字号:

 

                                                               遵市农提复字〔2016〕2号            签发人:陈国桥 

 

  遵义市农业委员会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 

  45057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遵义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对我市边远高海拔贫困地区有关农特产业进行扶持》的提案收悉。感谢贵委对我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贵委在提案中指出:我市近年来紧紧围绕茶叶、优质辣椒、蔬菜、竹叶、高粱、干鲜果等“八大农业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边远高海拔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和带动脱贫的成效还不够明显。贵委通过调研深入分析了边远高海拔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这些地区适宜发展的产业,并针对性地就如何推动该地区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我委收到提案后,会同扶贫、财政、发改、供销社、国土等部门认真研究,切实围绕提案的建议抓好落实。 

  一、关于“搞好产业规划、制定扶持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做好产业扶贫,首要就是要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结合市场需求,按照“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的原则,科学规划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将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其次,就是要努力培训发展一批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和优势产业村,逐步形成产业链条、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今年以来,我们主要抓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编制了出台了《遵义市农业产业扶贫规划》。今年,市农委牵头结合“十三五”农业产业规划、扶贫产业规划,在反复征求基层意见及基础上,编制了《遵义市农业产业扶贫规划》,从面上加强对各地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规划》中明确全市重点发展5类扶贫主导产业,包括200万亩茶叶、300万亩蔬菜(其中辣椒200万亩)、200万亩中药材、257万亩干鲜果、生态循环畜牧业产值达到220亿元;6类扶贫特色产业,包括300万亩竹林、21万亩特色水产养殖、100万亩酒用高粱、63万亩烤烟、260万亩马铃薯和100万亩特色食粮,围绕全市优势地区和贫困地区适宜发展的产业进行布局,到2017年力争通过农业产业带动13.9万人脱贫。 

  (二)制作了全市农业产业脱贫攻坚“作战图”。在结合《遵义市农业产业扶贫规划》的基础上,我委根据“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结合全市645个贫困村的实际,特别是边远高海拔地区如何发展产业、发展什么产业的具体实际,组织制作了全市农业产业脱贫攻坚“作战图”,指导每个贫困乡镇、贫困村结合实际确定1—2个扶贫产业。边远高海拔地区基本上都是贫困村,我们针对该地区的实际,重点规划发展了马铃薯、核桃、中药材以及苦荞、芸豆以及禽类养殖等技术难度不大、农产品耐储藏、易运输的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覆盖到50%的贫困乡镇、70%的贫困村和80%的贫困人口。 

  (三)制定出台了《实施产业和就业扶贫行动的方案》。“产业和就业扶贫”是我市脱贫攻坚“十项行动”之一。在方案中,具体的明确了产业就业扶贫的路线图、工作措施、组织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集中攻坚期为2016—2017年,巩固提高期为2018—2020年。明确了重点抓好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经营主体培育(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科技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措施和政策,通过园区的辐射、经营主体的带动、农业技术的推广、技术培训的普及,全方位、多方式带动贫困地区发展,增强贫困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 

  目前,全市大力推动园区建设,持续增加园区数量、不断提升园区质量,形成了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层层办园区”的良好格局,充分发挥农业园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园区已经成为了带动产业脱贫的重要平台。2016年,新创建了省级农业示范园区7个,目前共有52个省级农业园区,18个市级农业园区和50个县级农业园区。全市有69个农业园区和农旅一体化示范点覆盖到贫困区域,涉及42个贫困镇(乡)、139个贫困村、6.27万贫困人口。全市园区从业农民数达到了110万人,其中企业常年解决就业人数有35.9万人。园区内农民通过种养业、务工收入、土地入股分红、农家乐乡村旅馆经营等实现了多渠道增收,绝大多数农业园区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1万元以上,远远高于全市及当地平均水平,园区有效发挥了带动脱贫的效果。 

  同时,我们出台了针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土地流转奖补的带动政策,根据流转土地面积按照市、县各一半300/亩进行奖补。我们将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要抓手,发挥其“领头羊”作用。不断创新探索“产业+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大户、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村委会+农户”等利益共享模式,引导贫困户使用扶贫资金和“特惠贷”资金入股,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扶贫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以及村集体的形式加入发展产业、带动生产,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扶贫项目实施效益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快农民增收。目前,全市50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纳解决就业2.5万人,带动农户131.55万户。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4924个(贫困地区1000余个),覆盖了90%贫困乡镇、70%贫困村。登记认定家庭农场699个,发展专业大户1886户、农村经纪人2260个。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在产业扶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我们为进一步创新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特别是贫困人口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今年我们借鉴六盘水先进经验,在全市推广开展了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方案》,各地选择2个以上乡(镇)、村(组)开展试点(其中,湄潭县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遵义县、凤冈县、务川县为省级试点),通过“三变”改革让农民能够真正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让农民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助推农业产业扶贫取得新成效。 

  二、关于“支持边远高海拔地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建议 

  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壮大、产生实际效益、增加农户和收入离不开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带动。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和发挥产业扶贫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发展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市级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00余家,加工总产值297亿元,吸纳解决就业2.5万人,带动农户131.55万户。今年,我委帮助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了2016年省级乡镇企业发展扶持资金,向省农委推荐上报了2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申报名单。今年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达18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9%。 

  此外,市扶贫部门在全市评选出了325家扶贫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扶贫带动示范效果好,企业和种养大户等通过组建扶贫专业合作社、协会组织的形势,在带动贫困农民发展和增收上具有良好效果。规划到2017年,将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达600家、扶贫龙头企业达400家,带动10万以上贫困人口增收;到2020年,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达8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0家。 

  三、关于“农业和财政部门联合建立边远高海拔贫困地区特色产业项目发展专项资金,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扶贫资金的投入。今年,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扶贫,在支持农业的专项资金上进行了增加。今年安排农口的专项资金达31350万元,其中,安排民生配套资金1339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10000万元。这些资金基本上是对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基础设施改造进行支持和补助。同时,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到4.56亿元,实施了财政扶贫项目317个。 

  为了提高财政涉农资金的精准度和使用效率,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贵州省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方案》(黔府办发〔2016〕24号),明确从2016年起,我省5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面开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林业补助资金等25项涉农资金进行整合,纳入整合范围的涉农专项资金,原则上采取“因素法”、竞争性分配等方式切块分配到县,将项目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县,实行县审批、省备案的项目管理制度,允许试点县根据脱贫攻坚规划改变专项资金用途。边远高海拔地区基本上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可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有关精神及产业发展的脱贫攻坚规划,自主确定边远高海拔地区特色农产品发展项目,发展特色品牌,促进边远高海拔地区脱贫致富。 

  (二)开展贫困农户“特惠贷”工程。根据省明确要求,安排到县扶贫财政资金的15%用于贫困户小额贷款贴息,县级财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不少于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2%,通过对贫困户的贷款帮扶,帮助贫困户在发展农业产业中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特惠贷”力度,积极投放贷款,鼓励村、组发展农副土畜产品精深加工业。目前,全市各银行业机构正在积极做好涉农金融服务,着力开发涉农金融产品,今年以来已累计投放“特惠贷”、“小微贷”、“惠农贷”等93.51亿元。同时,其他支农扶贫类的专项贷款也已累计投放30亿元。 

  (三)关于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采取项目打包方式成立了省级扶贫投资发展基金,额度在3000亿元以上。省财政厅按照“因素法”将资金分配到各县(市、区),并明确各县按照“33112”原则进行资金投放,确保扶贫资金直接用于脱贫对象。扶贫资金的30%用于产业发展、30%用于合作社建设、10%用于扶贫贷款贴息、10%用于扶贫培训、2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其中用于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资金占比达到了30%,充分保障了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的资金来源。 

  四、关于“强化品牌经营意识,奖励特色产业品牌”的建议 

  贫困地区农产品具有先天的优质条件,要让优质农产品更“优价”,强化品牌创建和宣传力度是必由之路,使贫困地区农产品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动农产品品牌的申报创建。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的战略要求,结合贫困地区农产品优质的生产条件和推动农民增收的要求,我们切实加大了农产品品牌的申报创建力度。大力开展了农产品“三品一标”的认定认证,全市目前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547家、产品726个,认证面积达599.96万亩,到2020年“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要达60%以上,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认定面积达100%。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农业标准化建设,制(修)定我市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黔北麻羊、黔北黑猪、赤水乌骨鸡、湄潭翠芽、凤冈锌锌茶和特色优势农产品辣椒、高粱等质量标准,突出标准特点,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大力创建农产品品牌,成功创建了湄潭翠芽、兰馨、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4件驰名商标。“三绿一红”中的“湄潭翠芽、遵义红”品牌覆盖基地面积50.7万亩,使用品牌企业达到272家,湄潭翠芽、遵义红、凤冈锌硒茶荣获“百年世博名茶金奖”,遵义获得“中国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品牌”。赤水金钗石斛、绥阳金银花、茅贡大粒香、凤欣米,辣椒蔬菜有贵三红、贵辣、大娄山等知名品牌逐步深入人心。 

  今年,通过推荐、全市18家企业农产品获“2015年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30家企业品牌获“2015—2016年度贵州生态农业100张优强品牌”,29个农业品牌获“2015—2016年度贵州生态农业优秀品牌”;遵义市郎笑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金银花凉茶”等41个农产品启动了“2016年贵州省名牌产品”申报工作;推荐凤冈县娄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娄山春茶申报了全国“百个合作社百个品牌”。 

  (二)大力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和农产品市场营销力度。在品牌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方面,我们重点抓了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对全市获得特色品牌的农产品以及企业、合作社生产的特色品牌产品,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有关的展销活动,宣传遵义农特产品,拓宽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今年,先后组织了2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了重庆2016第十五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织遵义市老村长食品有限公司等27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参加了阿里巴巴贵州(贵阳)年货节;组织了红赤水集团等1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2016上海新春大联展”。二是组织开设展销中心。我市已经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开设了外埠“遵义生态农特产品展销中心”、“遵义红”茶城茶庄。今年上半年完成了销售额2855万元,同比增长96.8%,农产品推介销售的效果显著。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助推“农货出山”。由市供销社牵头在全市大力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在全省率先搭建电商平台,聚焦“三农”,通过培育市场主体,成立农村电商协会整合优势资源,与邮政、贵农网等开展合作,借助淘宝、京东、供销E家、贵农网、邮乐购等成熟的第三方销售平台构建农产品销售网络,市级建立了“淘宝特色中国遵义馆”、“京东特产中国遵义馆”等平台,各县(市、区)也纷纷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开馆。截止目前,全市建立了县级电子商务公司4个、电子商务平台12个,建设农村电商服务运营中心12个,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194余个、农村电商协会1个,优先扶持贫困乡镇和贫困村进行建立,助推农业产业扶贫。全市完成农村电商销售额15996万元。此外,还成立遵义市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培训中心,先后开展电商创业培训班、电商知识普及班等30余场,培训电商1200余人次。今年629日,启动了“遵义市精准扶贫贫困村致富带头人电商创业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我市推进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2016年计划脱贫退出的300个贫困村中选拔出来的致富带头人、村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等开展培训,加快培育一批“互联网+”扶贫新模式的电商技能人才,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前开展培训6期,培训人员300多人。 

  自去年以来,中央、省、市以及地方都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进一步加大了扶贫工作力度,产业扶贫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围绕边远高海拔贫困地区产业实际,着力解决好“种什么”、“谁来种”、“怎么种”、“怎么卖”几个重点问题,切实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未来几年稳扎稳打,打好这场输不起的战役。 

  再次感谢贵委对我市扶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16年8月9日 

    

  (公开发布) 

  (联系人:张正雄;联系电话:2313960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