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要闻 > 通知公告
遵市农议复字〔2016〕7号(第16142号建议的答复)
字号:

                                                           遵市农议复字〔2016〕7号                              签发人:娄方德 

 

  遵义市农业委员会对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 

  16142号建议的答复 

    

  钱科端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扶持种植业》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当前种植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以来,全市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结构调整、园区建设、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深化改革为重点,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有效促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一)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主要农产品保障有力。2015年全市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9291元,同比增长11.1%,是2010年的2.2倍,年均增速达17%。农业增加值达到320.27亿元,同比增6.5%,“十二五”期间保持了6%以上的快速增长。全市粮食常年播种面积为1100万亩左右,总产量302.47万吨,油菜总产量25万吨,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收购烤烟155万担,烤烟总产值21.04亿元。 

  (二)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业结构更加合理。全市立足山地资源优势,念“山字经”、种“摇钱树”、打特色牌,通过政策鼓励引导,各地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新发展了一大批产业化基地。玉米等经济效益较低的作物面积进一步减少,粮经比调整到了39.8:60.2,全市主导种植业面积(规模)进一步壮大、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茶园面积达到195万亩(投产茶园面积达120万亩)、蔬菜面积达到270万亩、辣椒面积达到200万亩、水果面积达60万亩(投产36万亩)、酒用高粱面积达到102万亩。 

  (三)农业园区快速崛起,示范带动效应不断增强。2012年启动农业园区建设以来,我市农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省级园区已发展到45个,成功打造了遵义县枫香花茂蔬菜园区、余庆县白泥现代高效观光农业示范园区、桐梓县官仓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等一大批规划起点高、基础设施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园区。截止2015年底,全市县级以上农业园区达116个,其中省级45个、市级23个、县级48个。全市45个省级农业园区入驻企业达546家,其中规模企业326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2家,合作社达537家,社员12.9万人,全年完成投资144.6亿元,招商引资签约合同资金213.9亿元,实现总产值182.2亿元,完成销售收入156.2亿元。通过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园区内农业产业进一步壮大,累计形成210万亩较高标准的种植业基地,比去年同期增加65万亩。围绕“大景域、大景观、大产业”进行规划打造,推动农旅一体化发展,其中市级财政投入5000万元,启动了100个农(林)旅一体化示范点创建。遵义县枫香花茂、绥阳五朵金花、湄潭永兴茶海、凤冈田坝、桐梓杉坪、赤水市张家湾石斛生态观光园等一批农旅一体化农业园区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引爆了山地乡村旅游。 

  (四)强化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经营体系更加完善。紧紧围绕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5年,全市通过评审认定的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2家(国家级9家、省级97家)。全市共建立各类农民合作社3311个,比去年增加211个,成员数达12.4万个,带动非成员农户数33万户,培育家庭农场1154个。通过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延长农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链条。全市1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420家、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320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285亿元。 

  (五)“四抓”(抓市场、抓销售、抓品牌、抓质量)工作强力推进,种植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围绕在北京、上海、深圳、贵阳等大中城市开设“遵义生态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建设,组织全市农产品销售企业与展销中心对接,依托在外的平台展示、推介。大力抢抓互联网+机遇,开拓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大力引导农产品企业建立网络销售渠道,全市8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网络销售;积极配合市供销社建设的“淘宝特色中国遵义馆”开展了产品对接,有效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大力宣传推介“遵义红”、“湄潭翠芽”等农产品公共品牌,实现了在央视主流频道的全覆盖。大力开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产过程监管,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总面积达到343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30%以上,有机认证总面积达到57万亩;认证无公害畜养殖场346家、水产养殖场100家;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达到1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种植业主导产业不突出。主要是科学规划统筹不够,区域比较优势和农业资源禀赋没有很好发挥,以致产业发展基本处于自发状态,形成了什么都抓什么都不突出的产业状态,影响了区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的培育。以“八大农业产业”为例,产值超过50亿元的只有茶叶、蔬菜(含辣椒)和草地生态畜牧业。 

  (二)优质、高效不突出。随着人们消费的升级,一方面是低廉的“大路货”农产品成堆难卖,另一方面是有机、绿色、优质,营养、健康、安全的品牌农产品虽然受到广泛关注和热捧,但我们没有量的优势,缺乏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对照我市的“八大农业产业”,一方面是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生产体系和检测体系不健全,农产品优质优价没有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品牌建设滞后,虽然也有“三绿一红”、赤水金钗石斛、遵义贵三红等几个品牌,但“三品一标”动作不大,已有品牌大多还停留在“自娱自乐”层面,距离国内唱响、红遍世界差距甚大,可以说仍处于典型的“大农业、小产业,大资源、小市场,大产品、小品牌”现状。同时,种植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度低,没有形成产加销一体的产业链,会展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新兴农业业态刚刚起步,农业增加值发生在第二、三产的比重低。 

  (三)园区示范效应不突出。农业园区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我市农业园区虽然起步较好,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当前农业园区建设进入关键的节点之际,国家各项调控政策趋紧,为农业园区招商带来较大制约。 

  三、今后发展及扶持方向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以强农惠农富农为重点,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着力解决“种什么”问题。一是坚持跨区域统筹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把25度以上陡坡耕地的低产低效作物退下来,还茶、还果、还药、还草,立足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二是依托农业示范园区平台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生产标准化、产业集群化。2016年,茶园总面积达到200万亩,投产茶园达到140万亩以上,实现产值90亿元,综合产值150亿元以上。强化保供蔬菜基地建设,蔬菜面积达到265万亩、辣椒面积达到200万亩。新增水果5万亩,水果总面积达到65万亩。大力实施种草养畜,推进草畜配套,提高牛羊比重,畜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76亿元。种植酒用高粱100万亩、优质稻米100万亩、脱毒马铃薯80万亩。同时,大力发展石斛等地方特色产业。 

  (二)构建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问题。大力培育四大农业经营主体,即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2016年,力争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50家,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30亿元。进一步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大力发展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利益连接分配机制,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更加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够真正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 

  (三)构建农业生产体系,着力解决“怎么种”问题。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提升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和加工转化能力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险、分级、包装、运销等,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努力推进“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抓好规模种植业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培育一批省级农产品加工试点示范企业。二是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以财政补贴政策为引导,以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加大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力度,扩大农机装备总量,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加强农机农艺相结合,组织好重要农时季节农机化生产,加大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及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实现机耕面积350万亩、机播面积40万亩(其中机插秧面积15万亩)、机收面积160万亩,农机总动力455万千瓦,力争兑现购机补贴资金6000万元,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继续抓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土地整理整治和中低产田土改造,加强农业生产基地水、电、路基础设施和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智能温室、标准化生产基地等设施农业建设,改善农业种植生产条件。 

  (四)构建农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农业发展支撑问题。一是健全农业综合执法体系。进一步充实完善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提升装备水平。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全市覆盖。三是切实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四是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强对基层兽医、植保等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四是切实贯彻惠农政策,保障农民权益。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发挥财政投入对结构性改革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惠农资金发放到位。五是深化农村改革,强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助力土地流转撬动规模经营,增强发展活力。 

  (五)构建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切实提高种植效益。一是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以项目为载体,整合农业优势资源,优化农产品品种,突出示范引领,提高种植效益。二是着力农业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农民培训等培训渠道,以及“15851”人才工程功能,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基层农技干部,围绕茶叶、商品蔬菜、标准化种植,组织化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职业农民培训,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三是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六)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种植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围绕优势产业和市场需求,培育农民合作社、农机服务队伍、专业服务公司、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多元化经营性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探索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植物保护等公益性服务的工作机制。 

    

    

    

    

  2016年8月9日 

    

  (公开发布) 

  (联系人:李泽贤;联系电话:2313967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