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要闻 > 通知公告
遵义市农委对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5119号建议的答复
字号:

 

 

                                                                  遵市农议复字〔2015〕2号              签发人:张  钟 

 

  

遵义市农委对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15119号建议的答复 

    

  兰远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农二代”种养殖技术培训力度》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农二代”种养殖技术培训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我市“农二代”种养殖技术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初步成效。2014年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全面转型升级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要求,各县积极探索建立适合自己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认定管理办法和政策扶持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率先完成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截止到2015年4月17日,全市已完成培训任务4771人,占总任务100.44%,其中:生产经营型2602人,占任务的100.46%;专业技能型1235人,占任务的100.41%;生产服务型934 人,占任务的100.43%。二是农民认定管理起步好,截止到目前,全市完成生产经营型农民资格认定1874人,占72.4%。三是县级扶持政策全面启动。全市11个省、部示范县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持政策122项,其中,农村金融类11项、教育培训类26项、土地流转类15项、农业补贴类11项、借贷支持类13项、农业保险类11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1项、农村社会保障类12项、其他类12项;生产经营规模种植业面积14万亩,养殖业规模30万头(只)以上。 

  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要求,紧紧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目标,依托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积极开展示范培育,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努力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同时,着力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引导职业农民参与“三绿一红”等农产品重点品牌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农二代”未来发展出路的思考也在逐步加强,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工作,减少游离在外的“农二代”人数。有意识培育懂技术、懂管理的“农二代”让他们劳有所得,给他们提供保障,激发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 

  (一)进城务工农民分布分散,集中培训难。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大量的农二代外出打工,由于这类人员大部分文化素质不高,工作技能不强,加之盲目流动,而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量小于农村劳务输出量,许多务工人员只好闲散于城镇的各个角落,这为大规模开展农二代培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农二代参训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较为现实,即使采取了完全免费的培训方式,也有的农户认为是“要他学”,没能完全激发起他们本身的求知欲望,甚至有少数学员抱着敷衍的态度参训,接受及消化的知识较少,个别学员没达到培训预期效果。 

  (三)培训内容结构不合理。各级机构开展的农民培训多是传统的种植、养殖科技培训,而对农二代进行系统职业技术培训的很少,农二代希望培训的专业技能,例如:车床、模具、电脑、等,却寥寥无几。根据调查显示,有80%的农民认为自己需要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有70.5%的农民认为自己需要接触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而仅有18.6%的农民选择传统种植、养殖培训。由此可见,农二代的培训需求与我们所提供的培训存在巨大的差异,由于职业技能和技术知识相对缺乏,培训的就业率就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四)部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二代培训重视不够,尚未真正将农民科技培训提升到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战略地位。在抓农业、农村工作中,把农二代科技培训和提高农二代文化素质当轻任务来抓,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在农村、农业政策导向中,重农业生产,轻农民文化素质提高,重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提升。认识不到位成为制约农二代科技培训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继续解放思想,提高认知程度。针对政策层面所存在的问题,各级各类政府需要切实的解放思想,提高农民培训对农二代、区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将“三农”问题和培养新型农二代、创新农业,促使新型农业成为新的经济亮点真正的落实的日常工作中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方案。 

  (二)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实效。大力提倡以学员为主体,鼓励学员主动参与,教师与学员进行双向互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培训效果,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利用龙头企业,搞“带动”式培训;运用“基地”的力量,开展“基地”式培训。还可以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选出部分典型进行“引导”式培训,发挥高产创建示范片、标准化养殖小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实训作用。 

  (三)改革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首先,要紧密围绕贵州农业结构调整,加重高效、特色种植技术的比重,逐步实“一村一品”的种养结构。其次分类指导。对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农村从业人员,如农机手、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开展从业技能、法律法规及农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生产技术及有关农业政策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务农技能。 

  (四)整合培训资源,建立长效机制。农二代培训主体的建立和创新是达到培训目标的重要环节。各部门应理顺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做好政策制定、总体协调、资金筹措、监督检查等工作。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要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乡镇的配合下,充分利用其师资、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培训主阵地作用,整合农村各类教育机构,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资源,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 

  (五)设定准入门槛,突出职业性。首先,在对象选择上,必须强调最基本的资质。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必要时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层层把关。其次,在强化职业性方面,延长培训链条。单次培训至少要半年或者一个种养殖周期,避免短期培训走过场现象。另外,在培训方式上,应强调理论培训与实践示范相结合,侧重田间实作、技术传授,突出农民从业的专业性和职业性。 

    

    

    

  2015年8月16日 

    

  (联系人:王海燕,联系电话:1598505949728660064 

    

        

  送:市人大选任联委,市政府办建议提案办理科。 

    遵义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5年8月16日印发 

  共印 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