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多领域深层次强化交流合作。1月11日,市委副书记陈代军率队赴重庆市学习考察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旨在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我市资源禀赋,在创新发展理念上寻求发展新突破,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坚定不移推进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在渝期间,陈代军一行实地考察了江津区黄庄粮油基地、渝北区柑橘果园考察现代农业宜机化工作。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秦大春、渝北区委副书记邓孝明分段陪同,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对外交流合作处、农机化处、农机推广总站、农机研究所有关负责同志全程陪同。
考察中陈代军一行详细了解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中宜机化改造前耕地状况、宜机化改造模式、成本、效益、高粱清选、烘干等初加工情况。并对如何推进宜机化建设思路设想,柑橘全程机械化生产路径设计,丘陵山区机械化果园建设实践进行了深入了解。
江津区黄庄粮油基地,是江小白酿酒原料供应基地。宜机化改造前,该基地农户种植分散、种植品类多样、机械化程度低、农业效益较低。2017年10月,通过成立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形成“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专业服务机构”联合体,重庆市财政专项预算资金,按最高补助实施主体2000元/亩的标准,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形式实施宜机化改造,通过“连通地块、消除死角、并小为大、优化布局、贯通沟渠、培肥土壤、生态防护”宜机化改造。机械化水平从不到50%提高到100%,小微型机械化升级成大中型、高性能机具,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实现了丘陵地区高粱-油菜轮作全程机械化生产。
渝北区宜机化柑橘果园,实现了土地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组织化、品牌化、信息化、景观化"七化"标准,以三社融合深化三变改革,按照示范引领、因势利导,发挥柑橘产业种植历史悠久优势,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将"馒头山”"巴掌地” "鸡爪地”零碎地块改造成连片土地,建成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的丘陵山区现代化水果产业基地,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推动一个APP在线田间管理,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收入610万元,有力推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座谈会上,渝北区委副书记邓孝明详细介绍了渝北宜机化“六改促六变”主要做法和推动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双十万工程”的经验成果。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秦大春就宜机化改造方案设计、资金投入、政策支持、改造成效等情况作了交流介绍,并围绕我市茅台酒原料基地建设提出了高粱、小麦宜机化改造建议。
陈代军指出,土地宜机化整治是山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重庆通过土地宜机化整治,不仅全程全面推进高粱、油菜等作物机械化,更是有力推进了丘陵山区经果林生产全程机械化。我市在大力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学习借鉴重庆宜机化工作经验,进一步强化交流协作,推动绿色高效农机化技术应用,加快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
陈代军强调,我市要充分发挥茅台集团龙头带动作用,抢抓茅台酿酒原粮本地化机遇。立即开展高粱-小麦轮作试验示范,深入论证小麦种植适应性、品种选择、出酒率、高粱与小麦种植茬口衔接、经济效益等工作,邀请重庆市宜机化团体赴我市开展高粱-小麦基地宜机化指导,整合相关资源,加快推进土地宜机化整治,助力山区农业现代化,为推进我市绿色食品工业特别是白酒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原料基础。
下步,市农业农村局将围绕茅台酿酒原料高粱、小麦加大试验示范力度,联合重庆市农机装备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适用于我市丘陵山区小型智能化农机具试验推广,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推动酒用高粱、小麦等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着力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宜机化推广应用基地。
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扶贫办负责同志,仁怀市、桐梓县、习水县党委或政府负责同志参加考察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